本网讯(通讯员:陈思颀)12月6日,开云电子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特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姜丹丹教授在人文馆北厅召开题为《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如何理解艺术的力量》的学术讲座,学校师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是艺术学院珞珈艺术大讲堂第二十一讲,讲座由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余礼教授主持。
讲座中,姜丹丹教授对现代艺术史进行了概述,结合戏剧电影艺术的特殊性,从西方绘画透视法来阐述中西美学上的艺术审美差异,并通过《蒙娜丽莎的微笑》、《云海间的漫步者》、《德尔夫特风景》等代表性画作展现现代绘画艺术中人与自然的主题融合,进而引入风景绘画中的具象与抽象的矛盾冲突。姜丹丹教授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出最重要的技术——摄影技术的出现成为了具象与抽象最重要转折节点,而印象派是最早感知到这种技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冲击,因此印象派极力摆脱摄影技术上所谓的再现的客观,最大程度上展现创作者主观的视觉。
姜丹丹教授以马蒂斯的绘画历程为例,指出马蒂斯具象与抽象的绘画风格的转变在于其对色彩、线条的力量性的重视,在马蒂斯对已逝妻子的肖像画中,画作中线条和色彩都是较为强烈和丰满,就如马蒂斯所说“表达并不在于情感的再现,而在于建构,充满感情的建构”,再现与建构两个词汇的对比体现了绘画语言中创作者的主体性差异。姜丹丹教授结合康定斯基对于抽象艺术的精神性探索,指出从抒情抽象到几何抽象,调动内在需求的画作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一种更本真的实践。
姜丹丹教授总结当代抽象艺术形式的特点,比较朱德群和斯塔埃尔抽象画作的表达形式,进而指出东西方抽象艺术的共性与差异。朱德群以浓郁泼辣的色块和激情的笔墨之韵,透过西方色彩关系和书法的抽象线条,铸成新风格的抽象绘画。结合朱德群老师的创作体悟,姜丹丹教授告诫我们不能把中国艺术仅仅建构为他者,不能仅在西方辩证法的基础上去翻译亚洲美学,引发了在场师生对于艺术审美与批评的诸多启发。
在交流环节,姜丹丹老师基于审美批评的相关问题,从跨文化的视野进行回答,打破在场学子已有的思维定式。
在讲座的最后,汪余礼教授总结道戏剧发展与当代绘画其实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是从具想到抽象,从繁复到极简,这也体现出艺术发展的脉络永远与时代共振。为了更好的了解艺术发展的形态或脉络,汪余礼老师建议在座的师生们应紧密关注艺术史哲学,从使学与哲学的层面,才能更好的了解艺术发展的底层逻辑,甚至是预言。
(图片 李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