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学术简讯 - 正文

龙迪勇教授莅临我院讲授“画意摄影的跨媒介叙事论析”

发布时间 : 2025年01月02日 15:45     点击量:


 

2024年12月29日上午10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迪勇教授受邀在我院作了题为《“画意摄影”的跨媒介叙事论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君教授主持,吸引了本校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当前,跨媒介现象已广泛渗透于各行业各学科,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龙迪勇教授从多个层面对画意摄影在不同媒介中的表现形式与叙事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画意摄影在跨媒介传播中的叙事规律与艺术价值。

 

首先,龙迪勇教授阐述了画意摄影的概念。画意摄影,作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的一种摄影思潮,旨在通过模仿绘画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和叙事能力。摄影家们通过积极介入创作过程,掩盖或改变摄影的机械特性,使其成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类型。画意摄影的兴起,源于摄影在当时被视为“非艺术”的背景。为了获得艺术界的认可,摄影家们选择模仿绘画这一已被广泛接受的艺术形式。这不仅消除了摄影与艺术的界限,还启发了印象主义等绘画流派,体现了艺术间的相互影响。

 

龙迪勇教授指出画意摄影跨媒介叙事的主要方式包括拼贴与扮演。拼贴方式将不同时间或空间的图像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叙事性的画面,打破了摄影的自动性,赋予照片独特性和阐释性。例如,雷南德的《人生的两条道路》便通过拼贴展现了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人生选择。而扮演方式则强调摄影中的演员不仅是现实中的人,更是所叙述故事世界的代表。如卡梅隆的《少儿耶稣》和卡罗尔的《“佩内洛普·布思比”》等作品,通过演员的装扮和表演,指向背后更大的故事世界。这两种方式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画意摄影独特的跨媒介叙事风格。

 

龙迪勇教授认为画意摄影既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摄影流派(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也是一种风格概念,可应用于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斯蒂格利茨等摄影家通过倡导“如实摄影”,将画意摄影导向了现代摄影,但画意摄影的美学追求并未因此消失。画意摄影及其跨媒介叙事所积淀的艺术经验,成为了一种特定的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摄影艺术家,如大卫·霍克尼等。同时,画意摄影还启发了图片蒙太奇等其他艺术形式,体现了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持续影响。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就画意摄影展开了深入探讨。关于画意摄影是否为摄影媒介的新叙事类型及其对绘画创作的影响,龙迪勇教授指出,画意摄影不仅展现了摄影叙事的独特性,还是 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以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为例,说明了画意摄影对绘画的深远影响。对于同学们关注的画意摄影的艺术自觉问题,龙迪勇教授表示,画意摄影在初期依附于绘画,但逐渐走向独立,形成了自身风格,并推动了现代主义摄影的发展。

 

 

 

最后,孟君教授代表师生向龙迪勇教授表示感谢。她指出,画意摄影作为一种与电影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与电影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跨媒体叙事方面,如拼贴和扮演等手法,在电影中也常有应用。了解画意摄影如何形成一种流派并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将为同学们探索艺术门类跨媒介叙事提供有益的启示。

 



上一条:我院汪余礼教授获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学术著作再版项目立项

下一条:开云电子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影视制作工坊开班